Board logo

標題: 土豆里的太阳——外行粗谈抽象派 [打印本頁]

作者: 桓    時間: 2007-12-20 21:39     標題: 土豆里的太阳——外行粗谈抽象派

昨夜因抽象之事和舍友研究,言辞激烈,稍有不快。

有人曰:“一切看不懂的东西都归类到抽象派。”因对此人的了解,知道这句话并非玩笑。虽然本人对抽象派不怎么通晓,仅看过一本类似的书和不少图片,但是知道这门艺术的确有那么一些大师,这门艺术的确对那个年代乃至现代产生了很多影响。

也许是现在美术圈混饭的人太多,具象事物没本事画出来,所以拿抽象掩盖自己的无能。的确大有这样的人在,包括很多所谓现代派书法家。因为这样,所以很多人对抽象的东西没有什么好感。

几年前我的观点也和这些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年轻人心中总有一些不平,充满了好奇,什么东西都要去尝试尝试。接触了新诗,当时看一些当时认为的所谓的诗人,现在就再不敢在前面加上“所谓”两字。记得高一看到一句“黑夜迈着猫步”(大概是),不理解,就让同学模仿,那同学嘲笑道:“猫步是轻轻的啊!”顿时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就不会再讽刺诗人们奇特的用词。

换到美术上,也是同样的道理。看过心理学的书,科学家做实验,让犯人在不同颜色的房间生活。住在充满红色房间里的人性格变的越来越暴躁,兰色的阴郁,等等。这说明颜色对人有很大的影响。每一种颜色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没见过过春节到处挂白布的,也很少见死了人穿红衣服的。每一种颜色,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又有不同的含义。知道这些,关于色彩的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再有造型。自从学了书法,就开始对每个字的空间结构敏感起来。因此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一张白纸,画上一个圆圈,或者布满短的线条,给人的感受又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我说的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可是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用颜料和线条表现内心的想法。一个红苹果,一颗快要脱落的牙,掉在土黄色的马桶里……画着画着,就会慢慢投入进去。虽然大部分人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但是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想法,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或许几天后你再看到这张画,会觉得丑陋不堪,也忘记了当时的感受。这都没有关系,没准哪一天哪一个时刻,等你再看到他的时候,会突然想起来。或者永远想不起来,可是这张画依然记载了你当时的情绪。只要用心去感受,也多少能体会出一些来。

怎么叫用心呢?这个东西实在不好表达。用心就类似与专心致志。可是有些时候专心致志并不能产生准确的感受。“心”这个词,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就像吃到辣椒那种辣,看到悬崖那种眩晕,如何去表现?小时候的作文遇到这种情况,就会写:“好辣啊!”长大一点,又多加一句:“好辣啊!辣的我都掉眼泪了!”这样写,别人大概就能知道这个辣椒对你产生了什么作用了。用到绘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具像一点的,我们可以画一个流着泪的脸,旁边放个辣椒。大概一些人不喜欢这样,觉得并不能完全表达当时的感受,那就需要强烈一点,我们看动画片经常见到人吃了很辣的东西吐出火来,这就是另一种表达。

抽象派的东西说简单点也无非如此。因为我们看具体的形象习惯了,总觉得几个圆圈几个斑点或者乱七八糟的一堆颜色毫无表现力。恰恰相反,具像的东西只能束缚我们的想象力。比如我们看武侠小说,没看过电视的时候,大脑里对翔龙十八掌有这很丰富的想象,可能一下出来十八条龙,可能一只龙有十八个爪子;自从电视剧出来以后,我们就失去了看书时想象的机会,刺激归刺激,可是回过头品位,只是别人的故事,自己的东西一点都没有了。这多么可惜啊。抽象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去感受别人,同时自己在创造自己。

如果对抽象派感兴趣,可以找一些公认的大师的作品品位一下。以前看过一张作品,觉得是抽象的,结果被定义成具像的;又有的作品,一眼就看出他画的是什么,结果因为名字起的奇怪,就成了抽象的。这让我很烦恼,大概是自己理解力的原因,或者不用心去体会,所以无法欣赏到其中的奥妙。

至于真的是滥竽充数的作品,相信对抽象派有一定了解的人,都能分辨出来的。

抽象本没有错,如果用心去感受,总会有一张读懂的作品,或者创造出一张能让别人读懂的作品。




歡迎光臨 台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www.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