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对别人的意见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知 [打印本頁]

作者: 桓    時間: 2008-1-10 01:43     標題: 对别人的意见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无知

前一阵从苏州西园寺请到了一大堆书,这几天拿了本《人世间》杂志看。

想人际关系之类的问题,略有感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对别人有意见有看法?



这里提到了卡耐基。说他的侄女(或者是外甥女?这个不重要)刚高中毕业,当他的秘书。毕竟是社会经验及其不足,自然许多事情都干不好。卡耐基很生气,她怎么这么笨?——但是,他克制住了。等到冷静下来,卡耐基想,换成自己,在侄女这个年龄,会不会干的更好?经过谨慎的回忆和严格的比较后,他发现侄女能干成目前的样子,的确比自己当年强的多。于是卡耐基放下一脸的严肃,平静的找出侄女的优缺点,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指导。最终,他的侄女成为了全美国很著名的秘书。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文章中指出,我们通常总对别人有很高的要求,却忽略了很多自己的问题。比如卡耐基用一个完美秘书的标准去要求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小女孩,她自然无法胜任,于是就生气以至于认为她能力有问题。到底是不是能力的问题呢?自然不是。是我们把一个错误的要求安排在一个错误的人身上。而这些错误只是因为自己的不理智和毫不实际的幻想,与你所要求的对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犯下这样的错误。盲目的在心里对别人进行过高的要求,当别人无法满足自己潜在的要求时,就会对所要求的对象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对对象人格的怀疑等等。当对象的行为满足了自己潜在的需求或想像,便对他产生好感,认为这个人能力很强等等。于是一个人的喜好就慢慢产生,逐渐找到自己的圈子。



尽管这样说还不很全面,至少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我们通常忽略了自己的内心,而想外探求答案。

如果你能清醒的看看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大部分错误并不是别人犯下的,而是自己对自己的极度不了解。



当你听到别人说脏话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素质低下,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素质高尚之前是否也说过类似的语言?当你抱怨别人听音乐打扰你的睡眠时,有没有想过你曾经也为这些歌曲感动的流泪或激动的失眠?

其实,如果我们能多窥看一下自己的内心,就不难知道自己和所抱怨的人是多么的相似。

我们总在不停的原谅自己,为什么不能主动的鼓励别人?
作者: 殊生    時間: 2008-1-11 11:29

很有啟發性的故事。

平心而論,有很多人、很多事我都看不順眼,只因為沒依順自己的期望。
現在看不順眼的人事好像比較少些,也不曉得是自己老花了,還是漸漸懂得換個角度看待周遭的一切。




歡迎光臨 台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www.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