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
談簫論器
» 談簫的音色--共鳴與傳統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標題: 談簫的音色--共鳴與傳統
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談簫的音色--共鳴與傳統
有位簫友與我聊起簫的製作,讚譽文松簫的強大共鳴,有別於傳統簫,交流傳統簫與共鳴簫的差別;文松簫發展音色領域,從共鳴、共振、基波著手,我稱之為製簫三法印,以歸一法獲得多諧波共鳴,以減去法獲得通透共振,以增益法擴大基波響應,擴展簫聲濃度;具有豐富的音色與大的動態範圍很受肯定,不過也有人感覺好像遠離傳統?給人印象是簫聲很強的共鳴離開了傳統簫的風味,在此聊一聊傳統簫對音色的追求
我是從傳統簫的領域走過來,我一開始學習簫的吹奏與製作也是稟承傳統,傳統簫者對簫的共鳴是相當的渴望,不是傳統簫不講究共鳴,這是個錯誤的認知;自古良簫因緣逢,千古難逢共鳴簫,傳統簫的音色是受到極為重視的!只是製作方式單一,一切結果歸咎於材料,一樣的方法製作,結果有很大的音色差異,甚至八度音準偏離甚遠,好的歸功於材料好,這是傳統的經驗,好材料難找,但所謂的好音色,在傳統上還是在追求好共鳴,可以豐富音色,八度準確
吹法也是個拓展方向,共鳴要吹多響其實是可以調節的,好的食材看廚師如何發揮廚藝,簫的性能音色的拓展,提供簫藝應用的素材,不一定要吹滿,但所提供的是多元應用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5-11-12 09:02
#1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 ...
論壇事務
> 活動預告
> 活動紀錄
> 樂譜資料
> 心情感言
> 雲遊閒心--遊歷,攝影,點滴
簫韻
> 製作交流
> 談簫論器
> 簫聲切磋
> 文松簫館
> 文松簫應用專欄
> 洞簫教學
古調
> 藝人藝事
> 南北管
> 祭典音樂
> 民歌古調
古琴
> 古琴專區
最近訪問的論壇 ...
簫聲切磋
雲遊閒心--遊歷,攝影,點滴
製作交流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158 second(s), 11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8-15 12:25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
界面風格
----------
donsi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