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古調論壇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標題: 請教南簫的吹奏方式和精神  
 
林園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49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7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9-24
來自 豐原市
請教南簫的吹奏方式和精神

請教老師幾個問題
1. [ 工 ] 和 D 音高相等是正好相等 還是人為使之相等 ?
2. 既然音律不同 但為何以南簫吹流行曲 似也還可以 又曾以小提琴拉南管曲 也聽過直笛吹奏 似乎也還有一些味道在 是後學聽力有問題嗎 ?
3. 南簫的吹奏方式和精神 ?
以上問題也許太籠統或問題太大 如是 請擇要賜教 或指引方向即可 ?
子曰 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樂之 也曾想就是喜歡就好 但就是難忍求知之癖
懇請海涵 謝謝
另註 或許李泰祥先生吸引了一些南管的精神 又或許很多音樂一樣有南管的影子
2007-1-15 21:44#1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1.工與D音高是接近的比喻,不是相等,大陸才是故意讓它相等
台灣南管舘閣中,普遍高於D有50音分,甚至高半音到#D

2音律之不同只在於折衷音(乙凡中立音階),一般人聽起來差不多.

3.我覺得南管簫像書法的美學,樸實中卻有線條流暢之美.
琵琶(三絃)與簫(絃)間有互補,也有相和的作用,尤其重在一個"和"字
"同音相應謂之韻,異音相從謂之和",所以南管演奏稱為"和南管"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7-1-16 07:28#2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林園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49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7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9-24
來自 豐原市
吹南簫要注意那些細節

謝謝您的說明
有一種感覺   有些音樂是可以欣賞   但有些是值得玩味
門裏門外是不同的境界  南管似乎是愈陳愈香
承祧師曾說簫聲要平穩 但一般非南管樂曲 長音總會聽到強弱變化
再請問吹南簫要注意那些細節  才能保有那精神 ?
2007-1-17 08:07#3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祧先說的簫聲平穩應該是指穩定不波動的簫聲(不做腹吟處理),至於強弱變化,古書中即有記載,
"初如流水,腰若懸絲,至尾音響如鐘鳴..."

我的體會,南管簫韻很多都在曲韻中,因此吟唱是必須學習的過程,這對於簫法中的段落與裝飾方式有明確幫助.
才不會亂了章法而被嘲笑,南管界讚美的少,挑毛病的多,也可以說是嚴謹,也常會有爭執對錯問題.
聽過更多版本以後,就知道天空的寬闊,不會在獨門中爭執.例如廈門版,泉州版,台北版,台南版,鹿港版....
有些是版本問題,有些是章法問題,聽多了學多了,就會比較明確.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7-1-17 09:24#4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北港阿義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19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6-19
怎樣吟唱呢?

請問文松老師吟唱時是唱譜.唱曲!還是唱韻呢?唱曲的話很多自都看不懂哩!真是有點難。
2007-1-17 10:52#5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以前的學習是”過嘴唸”,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一曲沒學成不教下一曲。
現在拜科技之賜可以跟廣泛的錄老師學習,或C老師,收集越多就會有越多老師。

學”譜”就唱譜(工尺譜),學”指”就唱詞,”曲”就比教不需要認真學,曲排學多了跟就可以,所以前人說”跟曲”。

韻就在拉音中,例如一個工音,不會只唱工音,有可能唱雖然吟工的詞,但音高由六落工(不唱六工而唱工..翁..),有的老師吟低往高(下工)就會吟 嗯..工...或公..翁..公是吟下音高,翁才升到工音高.

初學一定要跟著版本唱,用低吟就可,低八度跟著吟唱,最好手邊又有琵琶跟著彈,音準比較明確。一不小心琵琶也就學會了!

學南管很重要是隨身帶錄音機,現在mp3很方便,有機會有人吟唱或正式上場就錄下來學習,當作參考樣本,
早期我都這樣學習,多半沒問題,不過也有人不給錄音的,所以要尊重一下唱者及現場主人。
有一次拜訪南部一位前輩,想請他吟唱指套,他回答不隨便吟,要學習要三支香落爐,意思是要先拜師,後來我放棄了!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7-1-17 11:27#6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林園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49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7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9-24
來自 豐原市
謝謝詳細說明
現在我的理解是 一定要跟著唱(其實祧先常這麼說) 跟久了領悟就多了
傳統的學習法是先學再了解 現在強調的是先了解再學習 自己常徘徊在尋找平衡點
何者為上 難論 但總該先學一陣 才有較深的體會
感謝老師不厭其煩詳細說明 一個剛學會走路就問如何跑步的問題
晚上又將有近兩小時的美好時光 雖然來回逾七十公里 但近一年的學習始終覺得值得
另回阿義師的話 難不難其實就在學不學 年逾五十初學南管 前九個月每週兩次豐原彰化來回近課程調整只跑一趟 打破心理障礙上了論壇原是想多學習 今藉此機會先謝謝您的回應也告訴您我還在學習且自認還算認真  那種學會了的感覺很舒服
2007-1-18 15:06#7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學習或了解在先後,各有優缺點,我的習慣是學習與了解同時進行;
就像孔子說的: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的道理雷同,學習中體驗、領悟很重要。
有時別人的答案不一定對,自己悟出來可能是另一番道理,就好像許多經典,不是看譯注能懂的,
需要在生活中體悟其奧妙一般。

專於研究、理解而沒深入學習,容易虛而不實,似口頭談禪,道理都懂,卻只在文字搬移與歸納功夫。
深入學習卻不問道理,容易茫然不之所以,拿香跟拜。

學習過程,點滴寸心知;能流傳久遠一定有其相當內容與價值,值得用心學習與再三體驗。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7-1-20 10:20#8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buy516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690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7-7-21


QUOTE:
原帖由 文松 於 2007-1-16 07:28 發表
1.工與D音高是接近的比喻,不是相等,大陸才是故意讓它相等
...
泉州地区普遍高於D有30~50音分,并没有故意相等。
2007-9-17 23:32#9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泉州南音樂團(廈門南音樂團好像也一樣)以a=440定音,甚至加入大提琴中胡洋琴等樂器.
民間館閣可能還是以簫定音,泉州的簫還是比台灣低一點.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7-9-18 11:41#10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85229 second(s), 9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11-15 08:43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