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古調論壇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標題: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印象中有句禪語是如此,想起二十多年寫的幾句感悟:

花儘管美麗,時光流不住她的風采
雲縱然多采,浮華飄散於一襲清風
人生好像有很多惋惜與不捨
心念轉個彎卻照見:
花開花謝花常在
雲停雲飛雲自如

與流水不流一樣的道理

今夜聽雨,寧靜的心沒有來去,好像雨也沒有來去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3-11-4 22:05#1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stuartljg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動靜等觀。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3-11-5 09:32#2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止酒〃停云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346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0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2-23
來自 山东临清
请问老师,这和苏东坡在赤壁赋里说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是同一个意思吗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2013-11-8 13:21#3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QQ  Yahoo!  淘寶旺旺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是的!正是如此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3-11-8 18:07#4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止酒〃停云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346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0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2-23
來自 山东临清
我上中学的时候是从“时间无法抹杀事物存在过的既成事实,这一事实永恒存在”这个角度来考虑苏东坡这句话的。老师这里说的“花常在,云自如”则是客观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来考虑。确实是很奥妙。

我有时觉得好听的音乐是这样的,一个乐句是如此,一个曲子也是如此,惟其有收音有结束,方才成其为完整的美妙。而且不但有结束,有时还会有“观止”之处。“观止”实在是很妙的一种体验。

事物不比美好的音乐,事物往往还有缺憾,行进中间有不完美。但也是整个事物的一部分。

[ 本帖最後由 止酒〃停云 於 2013-11-10 07:19 編輯 ]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2013-11-10 07:14#5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QQ  Yahoo!  淘寶旺旺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東坡先生赤壁賦中所言,我的體驗是:

從無常的角度看,凡所有事物都不停的變動著,沒有永恆的,是虛幻的,都是成住壞空過程與緣起緣滅;
從恆定的角度看,花開謝、水流起落、月圓缺..等都是循著自然的道理,千古不變,這就是道

看得清楚外在虛幻的過往的"客",對照如如不動的這一念心"主";主客關係清楚了,便不會執著於虛幻,或反客為主,
認假為真,追求虛幻而失去自己

音樂如水流,起落變化,聽聞的心專注,如鏡觀照此心寧靜,或聽音變動,心隨起伏,心與樂同步,專注之間
其實心也沒有起伏,是寧靜的!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3-11-10 09:07#6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止酒〃停云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346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0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2-23
來自 山东临清
听您这么一说,觉得的确是如此。老师您的阐发十分纯正有说服力,看完后细细考虑下来,觉得自己又学到不少。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2013-11-10 20:16#7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QQ  Yahoo!  淘寶旺旺  頂部
 
止酒〃停云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346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10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1-2-23
來自 山东临清
最近偶然看到《管锥编》“论易之三名”中的这一段



《中庸》不雲乎:“不息則久。……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爲而成。……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系辭》:“生生之爲易”、即“不息”也,“至動而不可亂”、即“不貳”也,“變動不居”、即“不測”也。

道家之書尤反複而不憚煩。《老子》三七、四八章言“道常無爲而無不爲”;《莊子·大宗師》篇言“生生者不生”,《知北遊》、《則陽》兩篇言“物化者壹不化”,又逸文曰:“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列子·天瑞》張湛注引);《文子·十守》言:“故生生者未嘗生,其所生者即生;化化者未嘗化,其所化者即化”,又《微明》言:“使有聲者乃無聲也,使有轉者乃無轉也”。故《韓非子·解老》言:“常者,無攸易,無定理。”王弼《易》注中屢申斯說,如“複:彖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王注言“靜非對動”,而爲動之“本”。《列子·天瑞》:“易無形埒”,張湛注:“易亦希簡之別稱也。太易之意,如此而已,故能爲萬化宗主,而不變者也”;曰“簡”、曰“萬化宗主”、曰“不變”,即鄭玄之“三義”爾。

蘇轼《前赤壁賦》:“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詞人妙語可移以解經儒之估“易”而“不易”已。古希臘哲人(Heraclitus)謂“唯變斯定”;或(Plotinus)又謂“不動而動”;中世紀哲人(St Augustine)謂“不變而使壹切變”。

西洋典籍中此類語亦甲乙難盡。歌德詠萬古壹條之懸瀑,自鑄偉詞,以不停之“變”與不遷之“常”二字鎔爲壹字,正合韓非、蘇轼語意;苟求漢文壹字當之,則鄭玄所贊“變易”而“不易”之“易”,庶幾其可。當世壹法國詩人摹狀大自然之即成即毀,亦固亦流,合“兩可”與“兩棲”二文爲壹字,又此“易”字之類欤




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2013-11-25 20:33#8
查看資料  訪問主頁  發短消息  QQ  Yahoo!  淘寶旺旺  頂部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6596 second(s), 8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8-15 15:16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